查看原文
其他

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10个细节

2016-02-06 台湾电影

小提示:点击上方↑↑↑蓝色小字可立即关注台湾电影 

 

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结束,蓝绿胜负已尘埃落定。套用龙应台女士在她文章中的一句话,台湾如何选择,“对大部分的台湾人而言,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”。而这种方式就体现在台湾人生活的种种细节之中。



台北街头

 

1.  垃圾不落地


去过台湾的人,大多有一个疑问,台湾街头垃圾桶很少见,但街道却非常干净。实际上,台北从1996年开始实行“垃圾不落地”政策,取消设在街道两侧的垃圾投放点,要求居民将垃圾袋集中拎到垃圾清运停靠点。如今这项政策已推广到全台地区。图为台湾新北市街头垃圾清运场景。


 

每天到了固定的倒垃圾的时间,垃圾清运车就会放着《少女的祈祷》或《致爱丽丝》等优美乐曲,到大街小巷收集垃圾。为避免居民错过时间,不少地方还启用垃圾清运APP,跟进垃圾车的行程,还可在垃圾车抵达前的5到20分钟,由手机提前播放音乐。图为南投县名间乡启用垃圾清运APP。


 

2.卫生间叫“化妆室”


在台湾,厕所不叫厕所,也不叫卫生间,而叫“化妆间”。1895年至1945年是台湾的日据时期,很多方面受到日本影响,厕所文化便是一例,台湾厕所不光名字小清新,造型也别致可爱,内里讲究干净。前些年,因为大陆游客总是找不到卫生间,台湾甚至有旅行社建议接待饭店将“化妆间”标牌改成“洗手间”。



台湾高雄在2005年就有了第一家厕所主题餐厅,中国大陆到2009年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。



3.便利店密度世界第一


在2014年,台湾便利商店正式突破1万家,意味着平均2000人就有1家便利店,密度达到世界第一。而早在10年前,就有人预测台湾便利店数已饱和,可到如今,便利店发展的脚步还没有停下来,可见台湾人对生活的便利程度还真是难以满足。图为台北7-11里的年轻人。



不仅如此,在台湾的景区里、火车上,商品的价格是不会提价的。甚而有大陆游客感慨“我平生第一次知道,原来火车站里的东西,是可以和外面一样价格的。”图为2015年台湾金门,游客在景区的贡糖伴手礼柜台前试吃。


 

4.台湾不堵车,堵机车


台湾密度世界第一的不仅有便利店,还有摩托车。电动摩托车是台湾普通大众的出行工具,全台湾的机车保有量超过1500万辆,平均1.5人一辆。图中的“机车瀑布”位于淡水河上的台北大桥,是连接新北市和台北市交通要道,每天上班高峰期,几十万辆摩托车经过,已成为一大“景点”。而台湾用“机车”来形容人事多、烦人。



5.“众神集结”的寺庙


如果有统计,台湾寺庙密度可能也能居世界前列,台湾总计有寺庙教堂超2万个,官员、普通民众都热衷“拜拜”。不过你可能不了解台湾寺庙供奉的人物有多千奇百怪!除了妈祖信徒最多之外,其它如孔子、郑成功、华佗、观音菩萨、玉皇大帝、释迦牟尼、注生娘娘、十八罗汉…甚至还有孙悟空、周仓,甚至是韩愈,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有人供奉。图为2013农历新年寺庙祭拜的民众。


 

而且在台湾一个庙可能就供奉着多个互不相干的神,主祀、后殿、侧殿各有所属,可谓众神集结。民间祭祀活动也多,不同人物、不同节日轮番上演,凑热闹不怕事大,这些祭祀活动还常有性感钢管女郎助阵。2013年,台湾台中传统庙会上的钢管女郎。



6.人人可以上大学


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台湾开始教育改革,措施之一是“广设大学”。2014年,台湾大专院校达到162所,这对于总人口只有2300万(相当于一个上海)的台湾来说,高等教育资源已是非常丰富,只要申请,台湾应届学生几乎人人都可以上大学。图为2013年7月1日,台湾高考第一天。


 

近些年台湾每年高考录取率都在95%上下,有的学校甚至招不满名额。去年,台湾名人老师曲家瑞还用饶舌Rap唱出了全台156所大学的校名。不过要上到好的大学,如最好的四所大学:台大、成大、清大、交大,仍然要拼。图为台大校区,下方是著名的椰林大道。



7.“多元成家”的可能性


“多元成家”概念在台湾已提出多年,除了让同性婚姻合法化,也包含新型伴侣制度,允许符合条件的2人缔结伴侣契约,可收养子女等。如今,大选前夕,候选人对同性婚姻、多元成家等议题的政策也备受关注。图为2012年,桃园市一对同性伴侣举行佛教婚礼仪式后全体合影。


 

8.有“人情味”的医院


台湾在1995年就建立了覆盖岛内全体居民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,全民享受优质低价的公共医疗服务常被誉为全球典范,民众对健保制度满意率保持在80%以上。不仅看病免费或只需花很少的钱,医疗服务水平先进,更打造有“人情味”的医院。图为台北双和医院走廊展出的画作。


 

9.政治节目比综艺节目好看


“台湾的政治节目比综艺好看一万倍。”台湾金牌制作人李方儒说。敢问连战内裤款式的《康熙来了》对大陆观众来说尺度已够大,殊不知,在政治娱乐化的大环境下,台湾政治节目几乎“百无禁忌”,吵架、大骂任何戏码都做得出,什么鬼、放屁等字眼使用频率也是颇高。图为2005年,马英九上《康熙来了》,与F.I.R.乐团合唱。


 

10.经济停滞下的“小确幸”


“小确幸”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,指“微小而确定的幸福”,而如今,这幸福背后是台湾经济发展历经高潮后常年的停滞不前,年轻人无力追求“大格局”、“大确幸”,转而拥抱自身生活的安逸和小清新。这与大陆年轻人的奋斗和进取形成对比。台湾青春怀旧电影便是小清新的代表。图为台湾电影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剧照。


 

不难看出,细节中的台湾有与大陆的相似之处,而差异也显然存在。这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台湾,正如我们对它的复杂感情。图为2015年,台北游客。


 

※文图来源:腾讯图话



推荐阅读


陈丹青:台湾触动我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琐碎


外国人眼中,台湾原来这么美!


一些让我有奇怪联想的台湾用语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